乘务柜管理系统是为铁路乘务车间设计的一套智能化工具管理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提升工具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乘务车间对工具和设备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工具丢失、管理混乱等问题。为了提高乘务车间工具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成都铁路局乘务车间决定引入乘务柜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工具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智能化管理:通过RFID技术、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工具的自动识别、快速存取和实时盘点。
权限控制与责任追溯:通过身份识别和权限管理,确保工具借还过程的可追溯性,防止工具丢失或误用。
自动化库存管理:实时监控工具库存状态,自动更新工具数据,减少人工干预。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工具使用情况的统计报告,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
本项目工具盘点使用RFID技术实现。
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两部分组成,电子标签通过内置天线与读写器进行无线通信,实现信息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本项目应用的标签分为两种,传统RFID标签和抗金属标签两种,传统RFID标签应用在表面有大面积非导体的工具上,抗金属标签应用在表面有大面积导体的工具上。
抗金属标签:抗金属电子标签主要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原理进行工作。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当标签靠近金属表面时,这种材料能够吸收电磁波并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反射,使标签能够在金属表面稳定工作。此外,抗金属标签的天线设计也经过优化,以适应金属环境中的电磁场特性。
工作流程:
1) 信号发射:读写器通过天线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区域时,标签被激活。
2) 信号接收:电子标签获得能量后,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调和解码,将有效信息传送到后台主机系统进行处理。
3) 数据处理: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标签的身份,并根据设定的处理和控制指令,发出信号控制读写器完成相应的读写操作。
硬件结构图
智能柜体:每个柜体配备RFID读取系统、锁具、摄像头等设备,支持工具的自动识别和存取。
服务器:负责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存储和通信服务。
客户端:提供用户操作界面,支持人脸识别、刷卡登录等功能。
局域网:通过网线将柜体、服务器和客户端连接在一起,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系统软件框架
服务器端:负责数据库管理、MQTT通信、HTTP服务、人脸识别等功能。
客户端:提供用户操作界面,支持工具的借还、查询等功能。
硬件控制:通过MQTT协议与服务器通信,控制柜体的开关门、RFID读取等操作。
人脸识别鉴权:用户通过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登录,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实名借还工具:用户登录后,系统自动记录工具的借还情况,确保责任可追溯。
自动盘点:通过RFID技术,系统自动盘点柜内工具,确保工具数量准确。
借还卡控:根据出乘计划表,系统自动控制工具的借还,确保工具按时归还。
数据分析与报表:系统自动生成工具使用情况的统计报表,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